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高唐概述

发布时间:2011/6/23 16:00:23 来源:转载 浏览次49 作者:佚名

古建筑   高唐县历史悠久,古建筑众多,主要有梁村塔高唐文庙旧城文庙、文庙影壁、迎旭门、高唐钟鼓
  

高唐县

楼、石雕塔。
 
  (1)梁村塔 位于梁村镇梁村街东。创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清曾维修,平面呈八角形,青砖砌筑,共13级。高37.5米,塔基占地面积33平方米。第一层系重檐,檐下设斗拱,北有门洞。二层以上每层4个门洞,塔顶为全葫芦状。塔北10米处有古槐1株,故有“唐塔宋槐”之说。现为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高唐文庙 坐落在县委招待所院内,原名“文昌宫”,又名“启圣祠”,过去是供奉孔子的地方。据《高唐州志》载: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370年(明洪武三年)、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42年(乾隆七年)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大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5平方米,为歇山式建筑。顶部正脊前后除用黄绿琉璃瓦砌出三个菱形外,其余均为灰瓦。檐下头拱,均为装饰性的附件,并非承担重力的实拱,明显为清代建筑风格。
 
  (3)旧城文庙、文庙影壁、迎旭门 坐落在高唐县旧城镇,为原清平县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 旧城文庙,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7.8平方米,单檐灰瓦歇山顶,1173年(金大定十三年)建。文庙后还有古柏6株。文庙影壁在文庙南,相距100米。影壁高5米,宽10.25米,厚1.27米。整体灵架式用大方青砖修成,琉璃瓦盖顶。中间有一圆绿色花边琉璃饰件,上有烧制的“太和元气”4个大字。在方青砖上有乾隆“二十五年”的戳印。旧城迎旭门,为原清平县城之东门。门洞上方中央有匾碑一块,上书“迎旭门”。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刻嵌。迎旭门残存南北长15.5米,东西宽12.9米,整体为青砖砌筑。
 
  (4)高唐钟鼓楼 位于北湖路与鼓楼路交汇处西侧,原名鼓楼,1453年(明景泰四年)知州赵玉始建。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知州谈熔重修,改名奎光阁,新铸铁钟悬于重九之日,人曰谈公楼。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知州徐宗干重修之,又增置鼍鼓、大云磬等物。上层塑魁星像,东廊有前贤题诗勒石。 钟鼓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由楼基和两层主楼组成,总高15米,为当时县城内最高建筑,有“高阁凌云”之称,是高唐县的象征。楼基是青砖砌成的长方形高台,占地120平方米,南北长10米,从下往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7米。台上四周建有高1米的女儿墙。顺街辟拱行通道,形似城门,宽4米,高5米,深10米,供行人车马通行。楼基西面南侧有一小拱门,门内为登楼的唯一台阶通道,楼基之上为主楼,全部为木结构,柱梁椽檩纵横交错,卯榫衔接,环环相扣。主楼的下层为大厅,南北长8米,东西宽6米,高4米。东西有廊,环楼8根立柱支撑飞檐。上层地面4米见方,高4米,为悬钟之处。在建筑形式上承袭宋、元楼阁之貌,结构上基本保留了明初的建筑风格。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波及本县,钟鼓楼受损,为防险,经政府批准于8月拆除。
 
  (5)柴府花园 位于东北湖畔,古建筑群。据《高唐县志》记载,柴府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后周世宗柴荣之5世孙柴荣皇城私宅,后毁于兵燹匪患。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跸于此。柴府四面湖水环抱,花园式建筑,前门、中厅、后寝、回廊均为宋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面积为938.48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辟花园,东为柴府。柴府为二进院,步入津池即为主厅,主厅面阔5间,歇山式,灰瓦顶,吻兽相配,宋式彩绘相宜,飞檐排角,古色古香。院东西建有回廊、亭、轩、水池。后院为后寝殿,面阔5间,歇山式,东西厢房各3间。西为单体院落,有角门与东院相通。步入朱红大门,迎面为仿古戏楼,面阔3间,宋代歇山式建筑,两侧耳室各1间。此院是戏剧爱好者活动的场所。
 
  (6)大觉寺 位于东南湖畔。高唐史之春秋,西汉置县,地处南北通衢,东西要道。自齐始,为西鄙之重镇,史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秦王李世民为成就霸业,征伐四方,挥师东进,亲率三军,力克高唐。命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监造高唐州城大觉寺及舍利塔,彰显千秋功业。

分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