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高唐名胜古迹——古井泉

发布时间:2015/2/27 10:54:26 来源:高唐州报 浏览次76082 作者:佚名


    【龙井】 即唐代罗弘信所浚之井。据清《一统志》,井在州城西20里。今已难寻其迹。《稽神录》载:弘信幼时投高唐田氏。田氏抚爱如己子,遂倡姓田。一日,令弘信浚井,刚刚下到井中,忽有龙出,雷电交作,众人大惊失色。弘信自井中出,神色自若。后弘信以军功进封豫章郡王,迎田氏夫妇,事之如父母。田氏死后,又立祠堂于龙井之旁以祀。
    【楼儿井】 址在城内西南隅(今鱼丘湖西南湖南岸)。井水清甘,汲之,夏日久贮不变。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驻跸高唐。遍汲诸井水,独此泉甘洌为上,始进上。朱棣饮后大加赞赏。事后,筑亭于井上,因之名楼儿井。
    【魏公井】 址在州城内鱼邱驿馆(现址为“柴府”)北。旧志称为“驿后井”,于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修城墙时掘出,上溯建成年代不可考。此井构造奇特,与其它井截然不同,井壁四周无缝,上下皆为乌磁烧制而成,在历史上很有保存和研究价值。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攻占高唐,知州魏文翰投井而死,故而又称“魏公井”。今已湮没。
    【李逵井】 址在鱼丘湖东北湖南岸。据城中百姓历代相传,此井为北宋时旧物,本是一眼枯井。当时,柴进为高廉所害,被打入死囚牢。狱吏蔺仁害怕柴进遇害,趁城中混乱、偷偷把他藏入此井之中。梁山英雄打破州城后,李逵曾下井救出柴进,因此名“李逵井”。原井已淤,仅余地面部分井壁,1998年修建“柴府”时,对此井进行了修复。
    【三眼井】 在柴府前,东南角,又名“一步三眼井”。三眼井等距离,呈三角排列,彼此相距各一步许。据说此“三眼井”之水,一井为甜水;一井为苦水;一井为咸水。甜水供人饮用;苦水供浆洗之用;咸水用来饮马。实则“三眼井”之水差别如何已不可知,后人臆测,故弄玄虚,作为高唐一景。
    其他,如“月牙井”,址在鱼丘湖东北湖南岸之上(原旧州署后),原砌有砖墙,墙从井口上面经过,墙内外将井各分一半,故称之。城内东关,原有桥(今鼓楼路与官道街交汇处)架于官道沟之上,桥之左右盖有房屋,人行桥上不见其桥,故又谓之“走桥不见桥”。再如,南城墙内有槐树一株,墙高树矮,终年不见阳光,称之为“无影树”。此类景点不只限于高唐,各地均有,听之使人感到神奇,必欲睹之,实则观看后徒令人发笑。
古树木
    古树木,高唐原本保存较多,尤以柏树和槐树为最。它们默默地见证和述说着高唐的悠久历史。然而,因缺乏生态观念和文物保护意识,大部分已砍伐殆尽。如清平镇石门村王氏茔之元代柏林,已不见踪迹;清平镇原文庙内金代古柏,曾被列为“清平县八景之一”,现在仅余一株,且属于最小者。查全县幸存之古树木,除群众保护意识强而幸免于难者外,其余则属于庄子所谓“无用之用”者。现将其中之主要者,记录于下。
    【兴国寺唐代古槐】在梁村原兴国寺大殿前,今镇办敬老院内。据民国二十五年《高唐县志》记载:“槐约数十围,中已空,而内生瘿,俗谓之槐胆。枝叶颇畅茂。据有经验者云,槐非近千年,不生胆,并对此槐传发诸多奇闻。考之寺及塔,当系唐代旧物也。”走访敬老院中的老年人,他们记忆说,此古槐遮荫足二亩有余。解放初期,夏天,乡里经常在树荫下开大会,树荫可容纳千人。又传闻,解放前有一年赶庙会,外地生意人在树周围摆货摊,树身罩以苇箔、木板,人们并未留意此树。会后,方才发现树干已被掏空,槐胆也被盗走。槐胆究竟有何用途,不见记载,人们只是认为槐胆非常珍贵。据古代家具丛书介绍,瘿木是制作家具的名贵木材。上面形成山水、人物、花鸟等木纹,非常美丽雅致,一般用作台面的心板。可能槐胆(即槐瘿)是瘿木的一种。
    1971年夏,一日大雨,槐树遭雷击,起火,树冠被烧尽,树干仅余一小批,斜立地上。次年,余干突发新技。1978年春,树干下奇繁幼槐,壮茂茁发,今又蓊郁成荫。【县城北关古槐】址在今官道街东侧、金城广场之南,鼓楼路北侧约25米处。树高约10米,粗3米,枝叶茂盛。此地原为玄坛庙遗址。到清末民初,庙尚在,并有僧人居住。树在庙址空地,庙内僧人因无生活来源将空地当与北关村民马登山。马登山盖房于此居住。后成为死当,遂成为马氏财产。2003年,马登山之曾孙媳崔明英尚健在,时年79岁。崔明英仍保存有当年当契文书数件。其中有光绪年间当与其他人,后又转当的文书,最后于民国九年三月当于马登山。从文书中知立当契僧人法号大登。民国九年当契文书言:“立当契僧人照会,因无钱难度,将玄坛庙宅空地一段,上并无房屋,托中人冯金莪说合,言明共当钱捌佰贰拾柒吊文,情愿当于马登山名下……”“上栽槐树一株,四至分明”。但玄坛庙建于何时,已无考,当时,槐树有多大,槐树植于何时也已无考。有言槐树植于五代者,也有言传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上时即有此树者,传闻颇多。【清平文庙金代古柏】现仅余一株,且为较小者,前[清平文庙]中已作介绍。栏目合办:县档案局 县史志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