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书画名人:李春山

发布时间:2012/3/6 16:13:14 来源:转载 浏览次1109 作者:佚名

襟含气度 浑然天成

——浅析李春山大写意画

雁飞

    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为传统的山东人,李春山教授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在他身上集中秉承了齐鲁儿女——诚实、尚意、敦厚、率真,豪风纵天地,君子坦荡荡……

    作为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李春山教授,他的画,是其情感的展现。

他笔下的苍鹰、翠鸟、水禽、松、梅等体裁,极具个性魅力,作品构图简洁空灵,笔墨扑茂厚重,用线骨力涩滞,尤为画界所乐道。著名画家孙其峰先生盛赞其作品“严谨老道,大气磅礴,虽尽得苦禅大师之神髓,然又不囿于师门”。

李春山,山东高唐马颊河畔李奇庄人氏。马颊河——这是一条如何古老、灵秀之河,河道狭窄,文化底蕴丰厚,这里因养育了盛誉海内外画坛的李苦禅、孙大石等杰出人物而扬名。幼时的李春山浸淫书画,且聪颖过人,加之勤勉好学,恰到好处的承袭了其大伯父李苦禅大师的遗意,又深得花鸟画大家孙其峰、溥佐两位先生的悉心点拨,渐成自家面貌。他的画风一如其行事为人,朴实儒雅,笔墨酣畅,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生命状态,这体现了画家对生命现象阴阳相生辩证思想的深刻理解,将自身的情感状态与笔墨相融,完成了视觉上的新生命个体塑造,是画家笔墨与心性的默切契合。

就工具而言,笔与墨是无生命之物,画中的笔墨形态呈现出的鲜活与灵动之气是艺术家的心性使然。好笔墨是有“心性”的,这就是人之心性在笔墨中的具体展现。笔墨的写心性既是画家审美意识的根本,又是其创作的终极目的。特别是文人画家,把写心性作为创作的主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心”代表了大脑的思辩,“性”本是关于人性的概念、伦理方面具有的社会属性。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性”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的一面。所以人“性”之变主要表现在“心”上,它以观念、思想、情感展现出来,笔墨的心性传达最终要落实到用笔用墨的书写状态及其笔迹的组合关系上。在历代画家中,李春山最崇尚的应属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作品,在清初是作为非正统,甚至“野狐禅”的面目出现的,画法上虽以陈淳、徐渭为宗,但品貌奇特而鲜明,意趣苍茫凄楚,为前世所未有。但他那极为简洁、洗练、概括的造型,简到无可再简的笔墨处理,高度抽象的形式表现,皆孕育着中国绘画美学的精意和无限生命力。

李春山的一系列花鸟作品,无可否认的承袭了八大山人笔墨的精髓,简洁空灵;比如代表作品《一览众山小》、《年年有余》等,其鲜明的意象,情感的灌注,抽象美法则的运用,足见其艺术创造的契合。这又迥异于八大山人作品一味的“白眼向人,孤独瑟缩”的鸟类形象,借书画以抒发其愤懑不平之气。李春山的花鸟画则更多充实着积极向上,昂扬的一面,画家把自己投射到自然之中,给物象灌注生气,同时也是为了表达自身的审美冲动,审美体验而改造自然——或夸张,或剪裁,或寄寓理想,或孕含意蕴,赋予相应的意向美的形式,既为花鸟画传神写照,又关照着自己的人格、灵魂,从而达到诚如古人所言“神遇而迹化”、“物我合一”的艺术理想境界。我想,这恰是李春山其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魅力所指。

显然,李春山是一位极其看重传统,然而又并非保守的画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深深陶醉于传统绘画的古典境界,沉浸在笔墨情韵的意趣之中,在含蓄玄远、清新的诗性气息中乐而忘返,而且极讲究艺术表现的师承与渊源;尽管如此,李春山并非是一位僵化的保守主义者,他始终面对鲜活的自然万物,在获取灵感的同时,吸收并消化了“传统”,为我所用,融入到自己的感悟与表现之中。另一方面,画家的阅历以及对东西方文化的感受与认知,都使他建立了认识自然与画界的新视点——即一个不断发展的世界和不断变化的自然,要求艺术作品要以新的艺术范式提供新的审美主体所感知的意向世界。

在李春山笔下,自然万物既是画家绘画创作的源泉,又是澡雪凡心俗的过滤器,他每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体悟中获得了精神上的超脱,进而得以站在较高层次上进入艺术思考与创作。在继承前辈大师遗意的同时,李春山的作品显然将更加鲜活,更具现代文化气息。

是故,画为大象。没有哪一个民族的绘画艺术能像中国画与母体文化这样根深蒂结,深思奥义;文载道,画以载道。所以,古人业由功成,皆由来宏深,进德修业,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心安淡泊,不汲汲于名利地位。明其道,不计其功;强毅力,自甘寂寞;苦经营,用心良苦——

从整体看来,李春山花鸟画艺术作品,具有强烈,鲜明的精神性,给人的感受是深刻的。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不仅让观赏者产生深深地美感和联想,而且,更具有一种浓郁的民族精神冲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