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高唐新闻

乡间自是有戏痴

发布:2015/2/27 8:40:14  来源:高唐州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刘杰林桂平刘锐
    腊月,正月,乡村百姓相对清闲的时节,也是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大显身手、欢乐闹新春的时节。近日,记者到赵寨子镇几个村庄走访,感受到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深切热爱,结识了多位歌迷戏痴,也感受到了文化活动给群众的精神层面和村风民俗带来的变化。
    弦声浸润的村庄
    京胡声扬弦温热,余韵绕梁歌不绝。2月23日,正月初五,离蒋官屯村老远就听见了村里的拉弦声。村里文化中心热热闹闹,京剧、吕剧、山东快书、天津快板、高跷轮番上演。
    蒋官屯村有100多人的文艺队伍,冬日农闲时,村子几乎终日浸润在悠扬的弦歌声和欢笑声中。66岁的薛兆成会京胡、二胡、板胡、月琴等乐器,文化中心建成前村民都自发到他家集合表演。老人演奏乐器50余年,几乎是每天弦不离手,演出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在他带领下,村里文化活动越来越活跃,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唱身边事,说身边人,乐在其中。
    文化化育了好村风。村里出了50多名道德模范,赡养前妻养父30多年的李洪山,守护脑瘫女儿26年的薛兰芹,照顾非亲非故孤寡老人23年的李守信,嫁入有两个残疾人家庭悉心照顾家人挑起大梁的张慧慧,十几个道德典型被省市级媒体报道过。演不烦看不够“李氏女坐偏房,泪如雨洒……”正月初五,曹庄村草根艺术团文艺汇演在村里广场热闹开场,51岁的曹金菊唱的吕剧《小姑贤》一登台就赢来满场喝彩。
    曹庄村草根艺术团有12名正式成员,人不多,在村里影响可不小。曹金菊家是艺术团活动点,成员们年前不忙置备年货,年后不惦走亲访友,天天在这里排练、筹划演出,给全村群众备好丰盛的文化年礼。痴迷戏剧的曹金菊每天起早贪黑吊嗓子,提前租好了戏服,初五登台赢得连连掌声。
    “爱吹拉弹唱的多了,爱生气闹矛盾的就少了,你看我们村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大家都是乐呵呵的。”艺术团成员曹长江说道。小剧登上大舞台“正月初八晚上,大家都锁定齐鲁频道啊,咱们的节目晚上八点播!”西韩村妇女主任张玉英的嗓门就像大喇叭,一广播,全村老少都开始翘首期待。今年2月7日村里“村晚”表演的小剧《计划生育记心间》登上齐鲁电视台,给村里文艺积极分子打了一剂强心剂,大家摩拳擦掌,计划再演一场。张玉英的丈夫连连摆手:“歇歇吧,把我们家玉英累坏了。”原来,“村晚”导演张玉英为了筹备演出,一个月睡不好,演完了两天吃不下饭,丈夫看了甚是心疼。
    张玉英是村妇女主任,是村里连续6届“村晚”的导演。每年一进腊月她就开始忙,从节目编排到服装道具舞台,没有一样不操心。她还是村里有名的笑星,年年与赵士丽搭档演双簧。今年她请村里的大学生帮忙找来剧本,自己熬夜改编,使剧本更富乡村气息、笑点更多。“我睡觉前都是把笔和本放在枕头边,半夜想起一句就打开手机照着写下来,生怕天明忘了。”张玉英说。围绕计生主题的双簧和快书、三句半组成西韩小剧,被齐鲁电视台的编导相中,给了她们不少专业指导,还对节目进行了录播。

为了办好晚会,张玉英动员几个骨干搭钱搭力,凑钱买锣鼓、服装、扇子、手绢、毛驴,把自己家腾出来当排练场,还经常管茶水管饭。“每次办一场演出我都累得吃不下睡不着,不过演完了又觉得心里怪空的。”张玉英笑言,演出就是让人上瘾,村民们都乐此不疲。
记者手记
    行走在乡间,记者发现像薛兆成、曹金菊、张玉英这样的文化热心人为数不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们有共同的表情符号——真诚的笑容,总是话未出口,脸上先堆满笑意。他们用一己之力,在乡村播撒文化雨露,在乡亲们的精神世界植进了快乐、亲善、乐观、向上等等这些正能量,潜移默化中孕育着良好的村风民俗。


扫一扫关注高唐信息港微信公众号知高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留言反馈
| 帖子处理申请表
Copyright © 2003-2009 gaota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