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高唐新闻

高唐农民独创面塑“国画”

发布:2014/3/27 14:07:36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IMG_0374_副本_副本.jpg

IMG_0401_副本.jpg  

    对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面塑,市民并不陌生,不就是手艺人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捏塑出惟妙惟肖的立体造型吗?但对面塑这一民间技艺进行创新,创作出具有中国画效果的绘画作品,您可曾见过?

  在高唐就有一位农民,他不仅会捏面塑,还匠心独具地将面塑与国画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叫赵德栋,今年44岁,是高唐县梁村镇琉璃庙村人。

  25日下午,走进赵德栋的家,笔者就被满屋的画所吸引:“江山五骏图”“喜上眉梢”“虾戏”“两情依依”……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画看似国画却又有很强的立体感,原来这就是赵德栋自创的面塑“国画”。

  赵德栋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上小学的时候,每次考试,做完了题,还不到收卷时间,我就在试卷的反面画画,画的最多的就是我们监考的老师。”赵德栋说,他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画家。

  可是梦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初中毕了业,没有考上中专,赵德栋就辍学了。为了生活,他去县城里打工,干过建筑,做过电焊工,却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有时,在外面工作一天,晚上回到家,他也会拿出笔,画上一幅画。时间久了,村里人和跟他一块干活的工友们都知道他会画画,而且画的还不错。

  去年年初,一个工友问他,“你光会画画,会捏面塑吗?”工友说,冠县郎庄面塑有几百年的文化历史,咱高唐就没有。赵德栋回答:“应该可以。”

  赵德栋不会和面,工友就帮他在网上找到做面塑的原料和制作流程。说干就干,他找来面粉、刀具等,捏了几个人物和动物的造型,但没过两天就裂开了,第一次尝试失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很难保存,由于成品以面粉为主,很容易长毛或皴裂。

  经过无数次尝试,赵德栋终于有了自己的“窍门”,他对原材料做了改进,以糯米为主,强筋面为辅,加上上好的蜂蜜,再辅以甘油、香油等,这样做出来的面塑就克服了长毛和皴裂的问题。

  赵德栋把做好的面塑都摆到客厅内当装饰品,可是他发现,虽然面塑的造型都各不相同,但是因为体积太小,摆在家里并不太显眼。这时,他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用面塑作画,把人物、造型通过一幅画展现出来,然后进行装裱,摆在家里,会有更大的观赏价值。

  后来,他买来了板子,打好底稿,开始尝试着在上面用面作画。他的第一幅面塑作品是一幅“老子骑牛图”,后来他又创作了“富贵满堂”、“寒梅傲冬”等作品。如今,他的作品大大小小一共有30多幅,主要以花鸟虫鱼为主。其中,最大的一幅长1米、宽0.6米,最小的一幅长0.5米、宽0.4米。

  在赵德栋作画的一间屋内,记者看到他正在创作的一幅“秋收大吉”图,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正在玉米地里觅食,画面形象、逼真。几块不同颜色的面团、一个拨子、一把毛刷、几把小尖刀再加上一只毛笔,就是他全部的创作工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在赵德栋的巧妙构思下诞生了。

  为了创作出更多的面塑作品,赵德栋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天天在家作画。但是因为生活所迫,他也曾多次想放弃,不再作画。

  “要不是妻子支持,我早就放弃了。”赵德栋说,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明年考大学,小女儿明年要考高中,家里还有一个79岁的母亲,一家人都要靠他养家糊口,可是自从作画一年多来,他除了往外花钱,还没有怎么往家拿过钱。

  现在,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能有人买他的画,这样他才能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扫一扫关注高唐信息港微信公众号知高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留言反馈
| 帖子处理申请表
Copyright © 2003-2009 gaota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