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留住时代记忆的版画家----程辛木

发布时间:2014/2/1 23:43:26 来源:转载 浏览次67552 作者:佚名

程辛木,原名程鑫谋(1925年--2004年),著名版画家,祖籍山东禹城,解放前夕毕业于济南师范。生前系高唐县文化馆专职美术干部。先生自幼酷爱绘画,受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从事木刻创作,并将毕生精力献给版画事业,创作出三百余幅优秀的版画作品,记录了解放后鲁西北农村生活的变迁,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记忆。
程辛木先生的美术馆坐落于风景秀美的鱼邱湖畔,玉带桥旁,与四星级泉林大酒店相邻,古朴的建筑内陈列着先生的佳作60余幅,多数作品的创作来源于鲁西北农村,画面中人物质朴憨厚、面带微笑、充满了和谐、宁静的韵味,与馆外喧嚣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馆中展出最早的一幅作品是先生创作于1951年的《大家来看黑板报》,画作高9.5厘米,宽12厘米,这么小的尺幅竟有人物14个,这是解放后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深入到乡村集市,画中有花甲的老者,又有怀抱中幼龄的孩童,画面充满了生机。先生济南师范毕业以后,先后在临邑一中、德州一中、高唐四中任教,在教学之余创作了大批反映党的路线在乡村落实的版画作品,因先生的作品内容突出,构图饱满,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刊用率。《炕头识字班》、《打井抗旱》、《新麦登场》、《发下土地证》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中,1956年《争取年年丰收》入选省美展并获银质奖章一枚。
因程辛木先生在版画事业的突出,1966年调入高唐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工作。好景不长,文革开始了,先生被迫放下他深爱的刻刀,投入到运动之中。但是他一有空闲的时间就掏出随身携带的铅笔和本子画人物速写,有时候先生最高兴的事是让他到一些单位的迎门墙上画主席像。通过大量的人物速写提高了先生的人物造型能力,国画《战友》是先生1973年的作品,画面构图饱满、造型准确的塑造了战友之间亲密的感情。因为先生所画国画并不是很多,国画作品现在是难得一见的,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先生的人物塑造水平又一次得到提高。文革后期,先生终于有机会拿起刻刀,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画出作品的底稿,然后认真的刻制,经常不觉中刻制到深夜,以至于冬天没有取暖设备,手冻出好几个冻疮,酷暑的夏天忘记了蚊虫叮咬。由于他在农村的所见所闻,这个时期先生创作出《科研小组》、套色作品《初耕》、《希望》、《团结奋斗》系列等作品,件件作品中人物栩栩如生,面带微笑,充满了对文革的厌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粉碎“四人帮”,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从此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会后并实行了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高涨,田野间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像。程辛木先生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一有时间就背起画夹,推上自行车深入到田间地头画起了速写,回到家一连多日见不到他的身影,随后一幅反映鲁西北农村题材的版画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1979年,程辛木先生接到省文联的邀请到沂蒙山写生,一同前往的全是省内知名艺术家,当先生来到蒙山,但又不知道写生从何下手,焦急中他登上眼前一座山的顶峰,俯首望去,远处的山间湖泊,湖边的水电站,以及穿梭在山道上的人,立刻被建设中劳动人们的精神风貌所震撼,创作欲望即兴而来,《沂水长流》、《蒙山林海》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是先生的代表作。《沂水长流》、《春回大地》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版画展并获奖,当年,这三幅作品被国家选送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突尼斯等国家巡回展览。版画不同于其它画种,首先必须有非常好的创意,饱满的构图,而这一切是靠刀法体现的,所以刀法是木刻版画成功的关键,于是他潜心研究我国老一辈版画家古元、李桦等人的版画作品,并汲取德国版画大师凯绥?珂勒惠支,比利时著名版画家费朗斯?麦纳莱勒等人的艺术技巧,再加上个人的艺术造诣,形成了线条奔放、构图严谨,黑白对比强烈与时代紧扣主题的作品风格。
上世纪80年代,年过五旬的程辛木迎来了版画创作的又一个春天。他利用生活结余购置了黑白相机,外出写生时带上相机见到好的画面立刻抓拍,回来后根据镜头抓拍进行二次创作。《喜悦》就是先生1981年在城关棉站扑捉到的画面,实行土地承包的农民种植性积极提高,作品中卖完棉花祖孙二人领钱的场景,二人面带笑容,发自内心喜悦。作品下方周庆红先生配诗“生在盐碱窝,绰号老贫哥,那年月工值七分红,年年肚挨饿。还是盐碱窝,还称老贫哥,这年月,真个翻了身,分了这么多。”与作品形成完美的诗情画意。此幅作品被选入《中国版画家新作选》。1981年我县粮食、棉花大丰收,梁村镇王庄村农民王三万,那年他收得粮食过万斤、棉花过万金、家有现金过万元,《人民日报》头刊头条刊登了其事迹,当时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听到他的事迹专门来高唐拍摄了王三万专题,王三万成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勤劳致富的典型,在全国引起了轰动。1983年程辛木先生多次来到王庄采风,与王三万亲切交流种植经验,不久一幅《王三万》作品见于报端。作品《试播》、《喜收新棉》、《憩》、《归》、《晒新棉》等一大批版画是先生这个时期的作品。其中,《憩》被选入全国第八届版画展。
 程辛木先生在创作之余不忘对下一代的培养,山东师范大学张望教授跟随他多年学习绘画,直到1982年。张望教授经常谈到先生,很崇拜先生的人品、敬业精神,张望教授作品中的人物造型与先生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得益于先生教晦的还有于平、赵安民、韩英凌等人。
 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生前与程辛木交往甚笃,曾观看先生的作品后评价说“基本功扎实,刀法娴熟,构图饱满,黑白处理巧妙,地道的鲁西风情,很好”,并挥毫创作老鹰图相赠。1983年,一代国画大师李苦禅在京去世,为了缅怀苦禅大师,程辛木先生到1985年连作三幅苦禅的版画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示缅怀。
1985年,60岁的程辛木先生光荣的离休,有人说“离休后您可以休息了,搞什么版画,干嘛不享享清福呢?”先生沉默了很久,说道“我出生在鲁西北的农村,自学木刻,走了不少弯路,当初我将我的名字鑫谋改成辛木,便注定我的命运”。为了总结自己走过的这60个年头,先生不久刻制了一幅《宝刀永锋》,画面中先生紧握刻刀,木板上的木屑像似要要迸出画面,因为先生是受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影响走上版画创作的,后背景设了以鲁迅的作品刻制的图片,不言而喻的告诉读者“宝刀未老”。离休后的先生更加痴迷版画创作,而且版画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转型,套色作品《金秋?银秋》、《笛声》、《快乐假日》、《柱顶红》相继创作完成,展现在大家眼前更显艺术性。先生在世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绘画艺术要高于生活。《金秋?银秋》先生采用了方形构图、俯视的透视方法,把农村小院纳入观众的视野。屋门口挂着的一串串玉米,院墙外立着的秫秸形成一片金黄的色调;房顶上、院子里晒着棉花,门口即将装满毛驴车的棉花,形成一个银色的世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无愧金秋、银秋。当时,中日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福田一郎,他是个“中国通”,得先生的版画作品后倍加珍惜,作为中国版画艺术的珍品永久性收藏,并多次通信对先生的作品大加褒扬。
1988年12月2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版画学会主办的十人版画展在济南展出,本次版画展以程辛木版画为主,受到国内美术界的关注,多家电视台、报刊对这次展览进行了报道。
1992年春,《蓬莱晨歌》、《金秋、银秋》、《鲁西小景》三幅套色木刻作品应邀参加了中、美、日、韩等10个国家和地区书画作品大展,获特等荣誉奖。1993年,先生应台湾岭南国画学会之邀,在台南市艺文中心举办了个人版画展,期间,台湾《中央日报》、《中华日报》等各大报纸作了详细报导,并出版了由时任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中央美院院长古元题签,著名国画家孙瑛作序的《程辛木版画选集》。成为山东省赴台举办画展的第一人,展览结束后先生无偿将作品捐赠给台湾各美术馆及书画收藏家。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制定了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改革开放,中国的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第三代领袖江泽民,开创性的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成功收复了香港和澳门。三代领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带领人民致富。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迫使先生拿起多年的武器----刻刀,为领袖们歌功颂德,自1995年开始,连续三年刻了三代领袖的肖像,即《飞雪迎春》、《总设计师》、《与民同乐》。在创作上,先生使用写实的手法,结合木版画强烈的黑白对比,构图上采取大胆概括、删繁就简,利用大块的黑白组成黑白灰关系,画面基本不设背景,主要突出主题人物。在刀法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在人物刻画上不能用写意夸张的办法处理,人物动作一定要严肃认真,比如“笑”要有分寸,叫人看了自然。《飞雪迎春》表现了毛主席诗词“咏梅”的画意,以“风”来衬托“飞雪”,以“冬梅”衬托“春”,从主席潇洒健步的动作上,表现了领袖的风采和气度,使人们看了产生敬仰和爱戴之情。《总设计师》是小平同志自己选择的称谓。先生设计了小平同志悠闲的坐在藤椅上,似在思考国家大事,又像规划祖国蓝图,画面背景虚设了全国地图,以示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见卓识。《与民同乐》是先生在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借助想象而创作的一副作品。先生在电视上看到过江总书记吹笛子、弹钢琴的画面,听到过江总书记拉胡琴的报道,根据这一事实大胆设计了画面的布局。画面中总书记手的动作、表情的流露使其恰如其分地定格在“定音”、“定调”的“捉摸”上,既有领袖风采,又不失平凡朴实,揭示了领袖与群众鱼水情深、亲密无间的主题。
1988年,著名国画家孙大石回老家高唐,因为艺术,两个人早就是无话不谈的老朋友了,程辛木先生陪同他在高唐到处走走看看,孙大石看到日益变化的家乡很是高兴,程辛木先生问道“人早晚要落叶归根的,您何不回到高唐?”孙大石立刻沉默了。不久孙大石与先生来信说这次老家之行所见所闻让一个游子返乡心很是温暖,想为家乡建设尽点微薄力量。先生立刻回信希望孙大石先生回归高唐落叶归根,为高唐书画事业多做贡献。1996年,著名国画家孙大石先生的美术馆在高唐北湖北岸落成。大家更多的时候看到两位白发苍苍的艺术家经常在一起探讨书画艺术。孙大石先生回归后捐资助学,修建了孙大石希望小学,在高唐县的最高学府——高唐一中设立了孙大石奖学基金。看到这一切程辛木先生甚是佩服,1999年,先生刻制《爱国画家---孙大石》版画作品,虽然是油墨拓印,一位健硕、白发、精神抖擞的著名国画大师---孙大石先生呈现在画面中,右下部一段“一个漂泊海外最终回到祖国怀抱的爱国画家”的文字将大石先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2000年,75岁的程辛木先生逐渐感觉到体力不支,在刻版时明显感觉手的力度不够,眼睛看东西时总是出现重影,先生自叹道老了,于是家人劝他歇歇吧,你搞了多半辈子木刻,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不久后先生顶着身体的不适,历经多日为自己刻制了一幅肖像,先生自嘲道:“搞了一辈子版画,还是要给自己留个影的。”这幅作品采用逆光,侧面刻制,将老年时期的先生表现的形影一致,不失木刻味道,让人看了肃然起敬,成为先生的封笔之作。闲下来的时候,县里的书画同行经常到先生家拜访,他总是虚心和大家交流;谁有遇到不懂的问题,他给予耐心解释。院子里的邻居有结婚、乔迁新居的,先生总是装裱好作品送去以示祝贺。有时候谁遇到困难,他都愿意帮忙。院子里有这么一位版画家,大家相处的关系都很好,气氛非常的融洽。
 2004年临近年关,80岁的程辛木先生准备整理一下作品和木刻版,准备将个人的版画作品及木刻全部捐给县委、政府,为书画艺术之乡尽个人之力,终因多日的劳累心脏病突发,12月28日去世。先生生前系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版画家协会顾问,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聊城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先生在高唐工作了几十年,为人正直,待人和善,淡泊名利,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高唐的文化事业上,为高唐书画之乡的发展做出了毕生贡献。
2011年9月,第六届(高唐)书画艺术博览会举办之际程辛木的美术馆对外开放,弥补了先生的夙愿。
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9个年头,笔者写下此文,以示怀念!
 
 
(程辛木美术馆  李洪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