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高唐县108种阵法演绎竹马舞

发布时间:2013/3/25 11:00:42 来源:转载 浏览次8102 作者:佚名

竹马舞又称“跑竹马”,因为舞蹈道具竹马和动作而得名。山东省高唐县“跑竹马”历史悠久,相传源于600多年前元朝末年汉族群众起义杀鞑子、推翻元朝黑暗统治的故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当时的起义和牺牲的五位将领,编排了一段舞蹈——用竹马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情形。

    竹马骨架为竹制,外面衬以不同颜色的布料,并刷有桐油。马颈至头部置一竹竿,表演者用手握住竹竿,可将马头上下抖动如真马。马身中空,人能站在其中,表演时骑手可将马的前身和后身用带子拴在腰间。据介绍,除白马由男子表演外,其余表演者皆为女性。

    竹马表演主要依靠阵型变化,因所有学习皆为口述,无任何文字记载,所以今天流传下来的阵型变化不多。高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姜洁说:“清末民初,高唐县竹马舞全盛时期,演出者可跑一百单八阵。由于年久失传,现在只能跑几十种阵法了,代表阵型有天王阵、地王阵、龙门阵、虎门阵、雷公阵、阳光阵等,固定套路主要有双进门、四门斗、水溜溜、绕八字、蛇脱皮、十字靠、剪子股、跑圆场、二龙出水等。”跑阵时,表演者“骑”在“马”上,按照古代战场上作战时的阵法变化线路舞蹈,粗犷豪放,动作逼真,步伐矫健。大阵变化结构严谨,时而平缓銮铃叮咚似行云流水,时而急促战鼓轰轰如万马奔腾,再现了中原民众的淳朴民风。

    “竹马舞”主要在高唐县农村流传,是群众农闲时娱乐的传统节目,颇受百姓欢迎。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竹马舞”在高唐的延续却是时兴时断。近年来,在高唐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该县文广新局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通过摸底调查、音像录制、资料整理、选拔培养年轻继承人等方式,对竹马舞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保护。董士俊、麻海忠、赵虎臣等传承人也重新制作了竹马,并在村里积极寻找传承人,截至目前该村已有十多人学会了这项表演技艺。2011年8月,该县“竹马舞”被列入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朱桂林 丁来刚 王冰

相关文章